航天飛機墜毀燒焦硬盤99%數據被恢復
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一位工程師喬恩·愛德華茲(Jon Edwards)最近成功的從一個燒焦的硬盤中恢復了99%的數據,這個硬盤是在“哥倫比亞”號2003年爆炸解體時從天空中墜落下的。
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損毀的硬盤
愛德華茲是美國明尼阿波利斯郊外一家軟件公司Kroll Ontrack Inc的工程師。他說:“硬盤送到我們這兒的時候,它其實就是兩大塊鐵粘在一起。我們甚至不能辨認出它是硬盤。這家伙已被燒焦,邊緣融化。乍一看上去,情況十分糟糕,但我們還是像以往一樣決定嘗試一下。”在“哥倫比亞”號任務期間,硬盤被用于儲存對液氙科學實驗的數據。大部分數據在“哥倫比亞”號太空之旅期間陸續傳回地球。
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損毀的硬盤
最終,愛德華茲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從受損硬盤中恢復了剩余數據,使得研究人員在科學雜志《物理評論E》(Physical Review E)4月號上公布了他們在“哥倫比亞”號實施的液氙實驗的結果,同時令Kroll Ontrack公司也分享到研究小組為找回實驗結果所付出努力的細節。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在重返地球大氣層時爆炸解體,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經調查,“哥倫比亞”號悲劇是航天飛機發射時遭外掛燃料箱上脫落的泡沫絕緣材料損壞所致。
資料圖片:失事的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7名機組人員
同“哥倫比亞”號其它殘骸碎片一樣,遭到毀損的硬盤落到得克薩斯州地面上。在“哥倫比亞”號悲劇過去約6個月后,美國宇航局一家承包商將硬盤送到Kroll Ontrack,這是一家專門從事數據恢復的軟件公司。愛德華茲起初對恢復“哥倫比亞”號硬盤數據并不樂觀,原因是硬盤的金屬和塑料元件不僅全部燒焦,而且阻止泥土和灰塵進入的邊緣密封還被融化。如此一來,硬盤就易于遭到小顆粒損毀,小顆粒不斷磨損嵌入里面的微型材料,破壞它們保存數據的能力。
同“哥倫比亞”號其它殘骸碎片一樣,遭到毀損的硬盤落到得克薩斯州地面上。在“哥倫比亞”號悲劇過去約6個月后,美國宇航局一家承包商將硬盤送到Kroll Ontrack,這是一家專門從事數據恢復的軟件公司。愛德華茲起初對恢復“哥倫比亞”號硬盤數據并不樂觀,原因是硬盤的金屬和塑料元件不僅全部燒焦,而且阻止泥土和灰塵進入的邊緣密封還被融化。如此一來,硬盤就易于遭到小顆粒損毀,小顆粒不斷磨損嵌入里面的微型材料,破壞它們保存數據的能力。
資料圖片:美國軍方公布的哥倫比亞號殘骸墜入大氣照片
幸運的是,在硬盤核心位置,真正起到數據保存作用的旋轉金屬盤沒有損毀。盡管如此,它們上面依舊傷痕累累,充滿疤痕和凹槽,340兆大的硬盤數據只剩下一半,損毀位置恰恰是沒有寫入數據的地方。愛德華茲認為這一切純屬幸運:當時“哥倫比亞”號使用的操作系統是相對古老的DOS,而DOS系統并不像其他操作系統那樣將數據分散于硬盤上。 愛德華茲用化學溶液擦拭金屬盤之后,放在一個新硬盤驅動器中使用。經過兩天的努力,他成功恢復了硬盤中99%的數據。愛德華茲對此頗感欣慰。在成功恢復了硬盤上的數據后,愛德華茲后又嘗試恢復從“哥倫比亞”號殘骸中發現的另外兩個硬盤數據,但是均未獲成功。兩個硬盤在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時遭到熾熱氣體的損毀,它們的金屬元件喪失了保持磁荷的能力。
| 發布時間:2012.08.08 來源: 查看次數:3338